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Research Methods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公共衛生學院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黃柏堯 
課號
HBCS7001 
課程識別碼
850 M00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公衛208 
備註
與張書森、張齡尹、張竹芩合授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待補本課程旨在介紹社會與行為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概念與理論。課程一開始將先介紹重要的觀念與理論,用以發展科學化的探問方式,以回應重大公共衛生議題。之後將介紹各種量性與質性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經常被社會與行為學家用來了解、促進與改善健康。我們會使用許多本國與國際的研究案例,來展示進行高品質研究以發展針對社會行為健康危險因子之有效公共衛生介入方案的重要原則。 

課程目標
待補在修習本課程後,學生能夠:
(1) 理解常用研究方法的主要行為與社會科學概念與理論;
(2) 描述常用的量性與質性研究法;
(3) 評論研究使用的設計與方法之優缺點;
(4)確認與應用適當的研究方法以探討影響健康的行為與社會因子;
(5)了解科學實證對增進公衛知識與發展有效介入的重要性。 
課程要求
學生需依照進度預習指定教材,繳交作業,並參加期中考與期末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Babbie, E. R. (2014).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6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
2. Babbie, E. R. (2017).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7th ed.). Boston, MA, USA: Cengage Learning.
3. Earl Babbie原著/林佳瑩審閱 ; 蔡毓智譯 (2019)。研究方法 : 基礎理論與技巧 (三版)。臺北市: 雙葉書廊。
4. 瞿海源, 畢恆達, 劉長萱, et al. (2015).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臺北市: 臺灣東華.
5. Shadish W. R. , Cook T. D. , & Campbell D. T. (2007)。實驗與類實驗設計 : 因果擴論 (楊孟麗,譯)。台北:心理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